位置 :首页 >> 科普教育 >> 消防艺苑 >> 正文

火案问道:火场探官审视废墟的那双慧眼[图]

2018-02-06 18:58:00   来源:    作者:   阅读:

火场一片狼藉

 

调查人员正在寻找火灾原因

 

残垣断壁中,他们满面灰尘,将碎片的画面重新拼接。放大镜下,他们满面凝重,将一起起充满悬念的火灾定格。筛查——解析——结论,他们的工作就是在这样的逻辑结构中思忖,并找到火案的“元凶”。他们是消防人,他们是火灾调查人员。

火场千奇百怪,疑窦丛生。因此,火灾调查人员需要富有想象力和敢于大胆创新,但是一切必须铺陈一层严谨的底色,也许这就是从事火灾调查工作的职业风骨,无论是从一千多年前的提刑官宋慈故事里,还是从重庆市公安消防总队的火灾调查专家李玉强、陈承们身上,都可以看到这种气质。

火场探官遇到“奇”案

听说记者要了解他二十多年来的火场调查往事,李玉强的眼中绽放出飞扬的光彩。熟悉他的人说,他一到火场就像一个精明的猎人,眼睛灵光得很。

二十多年光阴荏苒,二十多年日复一日,所有的光荣与梦想,所有激情澎湃的时光,满腔热血的青春,他毫无保留地挥洒在灰烬废墟上,演绎着自己的特殊人生。

今年49岁的李玉强已于2013年转业,他是重庆资历较深的火灾事故调查专家。尽管已经离开重庆市公安消防总队火灾调查处,但他仍然会“闲不住”地参与一些调查工作。

二十多年的火场探案中,李玉强经历的蹊跷火灾不少,但有一起,他至今难忘。

对于1998年那场无比蹊跷的“火灾”,李玉强仍记忆犹新。他说在火灾调查行业内,这起案子是非常独特的一个。

那年的11月3日,解放碑照样繁华、热闹。突然,从地王广场方向跑来大批市民,高呼着:起火了,起火了!”

不到5分钟,滚滚浓烟迅速向整个解放碑蔓延。

“地王广场20楼窗户冒出的浓烟太大了!整个解放碑地区很快漆黑一片,当时的场景把到达现场的技术科所有人员都吓了一大跳。”李玉强回忆说,“当时的江北、南岸等消防大队也赶到现场灭火,整个场面非常壮烈,当然也极度危险。”两个小时后,眼见浓烟逐渐散去的李玉强,立即和其他调查人员进到火案现场。

现场完好无损,甚至连地上的报纸和它上面的烟头都没有出现被燃烧的情况,现场也仅仅是出现大面积烟熏痕迹。

无起火点?

怎么回事?

现场的情况让所有人都懵了。李玉强心里也 “咯噔”了一下:蹊跷啊!

根据询问的笔录得知,案发时现场有近30名工人正在施工。

是人为纵火?还是用电不当?在对工人挨个询问后,仍然没有追寻到任何线索。

此刻,李玉强沉思着:地上的报纸和烟头都显得“黏乎乎”,仿佛接触过麦芽糖和猪油一类的物品。

为何它们会这样?经过再次询问,李玉强才得知 :案发前报纸上堆放了近1平方米的环硫酸钴(化学用品,用于混泥土中以达到加强凝固的效果)。由于担心雨天受潮,工人便把它摊开在报纸上,放于窗边。

调查组拿了 500克环硫酸钴进行试验,发现浓烟的确是因它引起的。

“这火怎么来的?会不会是工人用电焊作业时,火花不小心飞溅到环硫酸钴上?”

随后,李玉强还原现场:把环硫酸钴放在离电焊机 8米的位置,机器的火花飞溅也没能将环硫酸钴引燃。

唯一的线索就只剩烟头!

“丢上去试试!”哪知这一丢,还真成功了!报纸上的环硫酸钴又开始冒浓烟了,原来这种物质自身不能燃烧,受高热分解才会放出有毒的气体和浓烟。

蹊跷的案子破了,但是大家却“忧心忡忡”——由于对相关知识了解得少,导致了这种 “绕”圈破案现象的发生。

随后,李玉强等人把自创的“火灾分析防范法”付诸实践 :每一起火灾都是偶然的,但其背后又有必然性。找出其中的必然,分析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然后对症下药,才能事半功倍。

“如何从大火中汲取经验教训……这些也是我们一直不断琢磨和思考的问题。火灾调查还有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对火灾的预防,通过火灾起因的调查,我们知道哪里容易着火,什么样的地方发生火灾很难逃命,可以事先对一些火灾隐患区域进行整治,真真正正做到一个‘防’字!”李玉强这样解释他的“火灾分析防范法”。

一个专家勾起的火调史

进一步了解了李玉强,脑子里猛然想到几年前的一部电视剧《大宋提刑官》,里面的主人公宋慈就是一位断火案的高手。李玉强豹子一样的眼神是不是跟宋慈神似呢?

宋慈《洗冤集录》中有一段“见火灾报案人有五问”的文字记载:1、凡验被火烧死人,先问元申人 :火从何处起?2、火起时其人在何处?3、因甚在彼?4、被火烧时曾与不曾救应?5、仍根究曾与不曾与人作闹?见得端的方可检验。或捡得头发焦拳,头而连身一概焦黑。

显然,这段文字证明了火灾调查在我国由来已久,且与刑事案件侦破历来密不可分。并且智慧的先人已经开始尝试对火灾原因和痕迹进行科学总结,这与李玉强等人的火灾痕迹物证学大体相通。

李玉强在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学的就是火灾技术鉴定专业。1993年,背着行囊来到重庆消防部队报到之时,李玉强已经有了一个成为火场神探的职业愿景。火灾调查工作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所以,从事这项工作应该具备很好的个人素质,李玉强解释道:“工作越难,压力越大,越能体现自己的个人价值。”

自从做了火灾调查员,李玉强就痴迷上了这份职业。闲暇之时他总会钻到相关书籍之中,虽然李玉强无法从纷繁的史料中具体梳理出火灾调查始于什么年代,但其一直存在,这是一个不争事实。在古代中国,火灾调查是官府破获杀人放火案件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其作为消防的一个独立部门工作职能逐步完善、走入科学发展轨道,则是在1949年建国后。我国的消防建制效仿当时苏联,苏联消防归内务部管理,我国则是归公安部门管理,具体到火灾调查则是由各地消防的防火部门去实施这项工作。

在二十多年前,当时火灾调查的硬件条件和技术水平与现在相差甚远,火灾调查的人才也是非常紧俏,所以作为科班出身的李玉强得到了大展拳脚的机会。

其实从全国来看,当时的火灾调查领域也只是一个起步阶段。北京市、上海市、天津市、黑龙江省等总队在上世纪 70年代才有了火查科了,到了2011年末,全国各省和一些大城市才普遍设立火灾调查专职机构。

在火灾调查人才培养方面,西安武警技术学院、廊坊武警学院成立之前,1983年起中央第一民警干校(中国刑警学院前身)消防研究室开始组织“干训”:学期为一季度、半年或者一年。自1986年起,公安部消防局防火处也开始组织各省、市火灾调查骨干参加由各省市协办的短期培训班。

1988年,西安武警技术学院开始招收火灾调查专科生,当时叫火灾原因技术鉴定专业,1990年,这个专业由西安武警技术学院转到廊坊武警学院,并于1991年重新开始招生本科、专科学生;1998年,国家教委将火灾原因技术鉴定专业合并为消防工程专业,之后更名为“火灾勘察专业”并发展到现在。

火灾调查很多时候需要借助科技手段,为此,公安部在沈阳消防科学技术研究所设立了电气火灾原因鉴定中心,在天津消防科学技术研究所设立了火灾原因鉴定中心,在上海、四川又设立了火灾原因鉴定机构,为火灾调查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交流。

经过二十多年的磨砺,李玉强成为了重庆火灾调查领域的专家,而重庆火灾调查的力量更是人才辈出。随着高科技、新技术、新学科的应用,重庆火灾调查工作充满着生机,如今,与火灾不沾边的心理学,也开始走进火灾调查工作之中,在这方面,重庆市公安消防总队走在了全国前列。从2013年初开始,重庆在全国率先使用了测谎仪调查火灾事故,且效果良好。测谎仪主要用于一些火灾调查的孤证事件,特别是火场证人、证言与消防部门的勘查情况严重矛盾时,不但可以寻找火场真凶,而且可以为无辜的人洗脱嫌疑,还以清白。

厚积薄发的杂家

功夫不是一日练就的,需要多年的知识储备,加之生活磨砺,方才修炼而成。重庆市公安消防总队火灾调查处副处长陈承说:“有人说我们像法官,可以决定事件的命运,但我认为火调人员与法官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的地方。法官是本着法律作为判断,我们是凭综合知识和经验。”

尽管现在科学技术发达,有许多仪器可以帮忙,但最可靠的依然是笨办法——用手扒掘,一层一层地在灰烬中查找真相,因为最先被烧掉的往往被埋在最下面。一起特别重大的火灾现场,单单一次或者一天的调查并不能完成,而是需要连续多天,甚至长达一个月,需要有掘地三尺的决心和勇气,一寸一寸地将火灾现场查看一遍,才能最后得出结论。

火灾证据收集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强的工作。现实中,如当事人的不确定、火灾现场的损毁破坏等都会对火灾证据的收集以及事故原因的认定带来干扰。火灾形成的原因十分复杂,因此,火灾事故调查对调查人员的要求极高。

“答案不会停留在表面,有时候需要转过几道弯去思考,就像警察破案,需要层层剥茧,才会找到你要找的东西。”陈承笑着说,“虽然火场法医听来让人感到神秘敬畏,但成长的道路漫长而艰辛。成为一名火灾调查专家,必须经过数千次火场的历练,依靠经验和见识的积累才能逐渐成熟,除此之外别无他法。火灾调查专家必须见多识广,是个通才和杂家——必须懂建筑学,知道建筑结构和建筑材料 ;必须是一个汽车通,了解汽车的结构和原理,才能调查日益增多的汽车火灾;要熟知电气知识,是半个电气工程师;了解化工知识,是半个化工专家。还更要通晓痕迹学、材料学、物证鉴定,做半个刑侦专家。”

在李玉强和陈承身上,有着重庆火灾调查员的特质——“钻”劲和“韧”劲,这样的火灾调查员应该是一名懂法学、逻辑学、犯罪心理学的知识型专家。在长期的火灾原因调查中,这些知识成为他们破案的“金钥匙”。